养殖废水污染周边小溪、鱼塘水库等要承担哪些责任?如何快速治理?
在养殖业发展进程中,养殖废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破坏水体生态环境,还会引发一系列法律责任纠纷。明确污染行为的责任划分与快速有效的治理手段,成为保障生态环境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养殖废水污染需承担的责任
(一)行政责任
当养殖废水违规排放造成周边水体污染时,生态环境部门会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进行处罚。如浙江省丽水市某生猪养殖场因废水储存池防渗措施失效,导致高浓度废水流入竹口溪,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严重超标,最终被处以 47.8 万元罚款。此外,对于存在逃避监管排放污染物等严重违规行为的相关责任人,公安机关还可能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污染企业需承担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的相关费用。赔偿范围涵盖直接污染治理、土壤修复、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恢复等多项成本。上述生猪养殖案例中,经专家鉴定评估,企业需支付近 3 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同时负责人自愿额外承担 10 万元用于增殖放流、农田翻耕等修复工作。这一责任的落实,旨在推动企业从 “被动受罚” 转变为 “主动修复”,切实弥补生态损失。
(三)其他潜在责任
若养殖废水污染造成周边养殖户经济损失、居民人身损害等后果,污染企业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受害人的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损失。情节特别严重的,若其行为触犯刑法相关规定,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二、养殖废水污染的快速治理方法
(一)应急处置措施
污染发生后,需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手段遏制污染扩散,切断污染源。必要时可引流清洁水源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冲洗稀释,避免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及时封堵废水泄漏口,停止违规排污行为,防止更多污染物进入水体。对于受污染的农田,应及时泼洒微生物菌剂和开展深度翻耕等处理,减少土壤中污染物的残留。
(二)微生物技术治理
微生物技术凭借高效、低成本、操作简便等优势,成为养殖废水污染治理的优选方案。其核心是利用复合微生物制剂中的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杆菌等活性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转化等代谢活动,降低水体中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浓度。
具体操作中,先将微生物处理剂与红糖、温水混合密封发酵 24 小时激活(炎热天气可延长至 48 小时),再兑水后分阶段均匀泼洒至受污染水体。这种大面积水体处理1包微生物处理剂(1kg市场价格约45元)可以处理 500-1500 立方水体,可在第一、三、五天分三次泼洒,如果污染水体中养殖有水产动物需要保留,需在晴朗天气操作,同时开启增氧机,既避免水生生物缺氧死亡,又能加快微生物处理效率。该技术处理成本低廉,处理 1 吨养殖废水成本仅几毛钱到1块钱,通常 20-45 天即可实现水质明显改善,使水体关键指标达到相关标准。
养殖废水不小心流到鱼塘处理20天后的照片
(三)长效治理与跨区域协作
快速治理后需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成果。养殖场应升级污水处理工艺,建立标准化环保站,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从源头减少废水污染。对于跨区域的水体污染,可建立省际联合监测、信息共享、应急联动等协作机制,邀请两地人大代表等参与全程监督,确保修复效果得到跨区域认可。如庆元县与松溪县通过跨省联动,开展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活动,最终使竹口溪水质稳定达到 II 类标准。
养殖废水污染治理既要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倒逼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又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高效治理。政府、企业与相关部门需协同发力,推广绿色治理技术,完善跨区域协作机制,推动养殖业走上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可持续之路。
- 上一篇:养殖废水污染周边沟渠鱼塘水库处罚重,微生物技术能够快速修复大面积污染水体 [2025-10-23]
- 下一篇:[视频]活力 99 发酵剂 + 降解剂发酵新鲜牧草,这样做高效又省心! [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