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技术:破解高密度养鸡场的 “臭气难题”,守护鸡群健康成长
在传统的高密度养鸡模式中,“臭气熏天” 几乎是每个养殖场难以摆脱的标签,刺鼻的氨味不仅让工作人员苦不堪言,更成为威胁鸡群健康的 “隐形杀手”。而如今,随着微生物技术在养殖领域的深度应用,这一困境正被彻底打破 —— 曾经弥漫着异味的鸡舍变得空气清新,鸡群也在更健康的环境中活力满满地成长,为养殖业的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高密度养鸡的 “老大难”:臭气与健康的双重困境
高密度养鸡是现代养殖业提高效率的主流模式,但密集的鸡群每天会产生大量粪便,这些粪便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会被有害微生物分解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气体。在密闭或通风不畅的鸡舍内,这些气体不断累积,浓度逐渐升高:一方面,浓烈的臭味会刺激鸡群的呼吸道黏膜,导致鸡只频繁出现咳嗽、打喷嚏等症状,降低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长期处于高氨环境中,鸡群的采食量会明显下降,生长速度减缓,甚至会诱发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增加死亡率。同时,这些恶臭气体还会扩散到周边环境,引发邻里投诉,成为养殖场与周边居民矛盾的焦点,制约着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微生物技术登场:以 “微” 治 “臭”,重塑鸡舍环境
微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源头减少恶臭气体的产生,并改善鸡舍的微生态环境。目前,在高密度养鸡场中,微生物技术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1.微生物发酵床:让粪便 “变废为宝”
发酵床技术是微生物技术在养鸡场应用最广泛的方式之一。工作人员会在鸡舍地面铺设一层由锯末、稻壳、秸秆等有机物组成的垫料,再均匀喷洒含有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的菌剂。当鸡群排泄粪便后,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会迅速 “行动” 起来:它们以粪便中的有机物为 “食物”,通过发酵作用将其分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优质的有机肥原料,同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从根本上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气体的生成。
这种发酵过程不仅能消除臭味,还能让鸡舍始终保持干燥 —— 有益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会吸收垫料中的水分,避免粪便堆积导致的潮湿环境,而干燥的环境又能进一步减少有害菌滋生,形成 “除臭 - 干燥 - 抑菌” 的良性循环。即使是养殖密度较高的鸡舍,走进其中也几乎闻不到刺鼻异味,只有淡淡的垫料清香。
2.微生物饮水 / 拌料:从 “内” 提升鸡群免疫力
除了改善外部环境,微生物技术还能通过 “内服” 的方式守护鸡群健康。养殖场会将益生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添加到鸡的饮用水或饲料中,这些益生菌进入鸡的肠道后,会迅速在肠道黏膜表面 “定居”,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有害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附着在肠道壁上,从而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同时,益生菌还能帮助鸡群更好地消化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提高饲料利用率,让鸡只生长速度更快、体型更匀称。更重要的是,长期摄入益生菌能调节鸡群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即使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中,鸡群也不容易因应激反应或环境变化而生病,死亡率显著降低。许多养殖场反馈,使用微生物饮水 / 拌料后,鸡群的呼吸道疾病发生率下降了 40% 以上,成活率提高到 95% 以上,养殖效益大幅提升。
三、微生物技术的 “双赢”:环保与效益并行
对于高密度养鸡场而言,微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 “臭气熏天” 的环保难题,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发酵床产生的垫料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会变成富含养分的有机肥,可直接用于农田种植,实现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养殖场增加额外收入;另一方面,鸡群健康状况改善后,用药量大幅减少,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能减少药物残留,提高鸡肉品质,满足消费者对 “绿色安全农产品” 的需求,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密度养鸡场通过引入微生物技术,摆脱了 “脏乱臭” 的传统形象,转型为环境友好、效益可观的现代化养殖场。这一技术的推广,不仅为养殖业破解了 “高密度养殖与环境健康” 的矛盾,更推动了养殖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平衡贡献了重要力量。
技术咨询与产品购买:韦秀连13877144462(微信同号)
- 上一篇:今日全国各地肉猪、猪苗等参考报价及行情分析(2025年9月23日) [2025-09-23]
- 下一篇:猪场常见猪病临床特征与用药 [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