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全国各地肉猪、猪苗等参考报价及行情分析(2025年10月8日)
生猪观点:
在生猪市场中,过去的9月份猪价整体承压。月初时,猪价曾短暂从13.87元/公斤回升至14.09元/公斤。然而,随着学生返校带来的利好效应逐渐消退,市场需求缺乏进一步支撑,居民家庭刚需偏弱,市场备货积极性也较为一般,导致9月中上旬猪价持续阴跌。进入9月下旬,生猪出栏节奏明显加快,屠宰场备货现象增多,生猪购销活动双双增加。但在产销错配的情况下,猪价重心不断下移,月末时标猪报价已触底至12.32元/公斤,市场呈现出“旺季不旺”的态势,标猪均价即将跌破6元/斤。此前,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前,市场普遍预期假期间猪价将上涨。毕竟,在节日氛围的烘托下,旅游消费火热,喜宴数量大幅增加,鲜品猪肉购销回暖,居民家庭消费积极性增强,猪价存在上涨的契机。然而,实际情况却是10月初国内猪价承压下跌。这主要是由于养殖端出栏情绪较为强烈,月初时集团猪企并未如预期般压栏惜售,反而头部猪企增量出栏现象明显,导致市场供应呈现明显过剩的局面,产销错配压力不减。据数据分析,目前国内标猪报价已创下11.88元/公斤的新低,标猪出栏均价再次跌破12元/公斤。支撑猪价下跌的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方面,随着假期渐入尾声,节日期间需求跟进增幅有限。特别是受天气影响,华南地区“秋台风”接二连三来袭,而南方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地高温持续,销区猪肉购销情况一般。在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季风持续输送水汽,导致国内从川渝、陕西南部、河南、山东、安徽到江苏地区持续阴雨。最近两日,副热带高压北抬,降水蔓延至华北以及黄淮北部地区,持续降水影响了居民假期出行的积极性,限制了餐饮和堂食的需求。且随着假期即将结束,各地将进入返程高峰,消费需求转弱,市场对节后需求的悲观预期增强。另一方面,由于需求表现不及预期,市场对节后消费转差的担忧加剧,养殖端恐慌心态弥漫。特别是在产能过剩的基本面下,市场认卖情绪高涨,集团猪企自宰现象减少,外销现象增多。然而,需求承接不足,屠宰场订单量减少,养殖端出栏难度较大。部分头部猪企采取明显降价走量的操作,社会面猪场也跟风出栏,导致供应水平明显增加。因此,在供需博弈下,近期猪价破位下跌,标猪报价已降至“5元时代”。不过,个人认为,由于国庆及中秋假期期间猪价降幅超预期,养殖亏损压力扩大,这或将加剧市场抵触降价的心态,散户猪场可能会出现惜售操作。然而,由于供应能力充沛,集团猪企受产能去化影响,压栏意愿或将不足,短期内猪价仍将维持磨底的局面。
生猪观点:
今日全国生猪价格整体呈下跌态势,多地价格已进入“5元时代”。节后全国生猪市场呈现 “旺季不旺” 的震荡下行态势。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约为11.67元/公斤,已跌破6元/斤的重要心理关口。南北多地猪价普遍下调,东北、西北、华中、西南等地区已全面进入“5元区”。
原因解析如下:1.供应压力巨大,双节后,集团猪企恢复出栏,部分因节前计划未完成而导致供应后置。同时养殖户因对后市悲观而选择增量出栏,市场生猪供应充足。2.需求提振乏力:节后消费需求明显回落,终端走货放缓。南方高温和北方降雨天气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3.养殖陷入亏损:尽管玉米、豆粕等饲料成本有所下降,但猪价的持续下跌已导致养殖端普遍陷入亏损。数据显示,自繁自养模式的利润已降至-95元/头左右。
短期来看,由于供应压力持续,而需求端缺乏利好因素,猪价止跌反弹的难度较大。不过,随着猪价深度下跌,部分养殖户可能产生惜售情绪,价格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或将收窄。行业分析认为,若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调减,市场有望在2026年年中迎来价格拐点。
用手机微信扫描上面二维码关注“广西助农公众号”,更多养殖报价信息等着您。
- 上一篇:全国部分地区玉米、豆粕行情资讯及价格对比(2025年10月9日) [2025-10-09]
- 下一篇:今日全国各地肉鸡、鸭、鹅、鸡蛋、禽苗等参考报价(2025年10月8日) [202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