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以及大化县领导考察广西助农生态养殖基地:点亮生态养殖路,助力乡村振兴
今日,河池市政协主席、农业农村局与大化县农业农村局领导组成联合考察组,专程前往广西助农生态养殖基地开展实地调研。旨在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养殖经验,为河池市乃至全区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考察过程中,基地的环保无臭猪舍、工厂化浮萍种植废水处理系统、庭院经济生态养殖模式接连引发领导们的高度关注与称赞,多项创新实践被评价为 “破解养殖痛点的有效路径”。
首站探无臭猪舍:发酵技术破解 “异味 + 防疫” 难题,开放式猪场零发非瘟成标杆
考察组的第一站,是基地核心打造的环保无臭猪舍。刚踏入猪舍区域,考察组便发现这里与传统猪场截然不同 —— 空气中没有刺鼻的粪臭味,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发酵草料气息;栏内的生猪体型匀称、毛发光亮,见到人员靠近时反应敏捷,精神状态极佳。
基地负责人向考察组详细介绍,一方面,猪只全程饲喂发酵饲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工艺,将牧草、甘蔗尾叶等原料中的粗纤维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不仅提升了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了养殖成本,还减少了猪只粪便中的氨氮排放,从源头解决了臭味问题;另一方面,日常保健采用发酵中草药替代抗生素,将众多中草药经过发酵处理成菌液添加到饲料中,既能增强猪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又能避免抗生素残留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实现绿色养殖。
更让考察组惊讶的是,作为一个常年对外开放的开放式猪场,基地自运营以来从未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和提升猪只自身抵抗力。” 负责人解释,发酵中草药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酵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能有效调节猪只的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同时配合日常栏舍全程采用发酵中草药菌液进行消毒,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非瘟防控体系。
“无臭味、猪质优、防非效果好,这样的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河池市农业农村局领导在现场表示,当前生猪养殖面临着环保压力大、疫病防控难两大痛点,基地的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他要求基地进一步梳理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尽快形成可复制的推广模式,让更多养殖户掌握这一技术,助力全区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大化县农业农村局领导也补充道,大化县作为农业大县,生猪养殖是许多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希望基地能与大化县开展合作,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带动等方式,帮助当地养殖户提升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收益。
再访浮萍种植区:“污水变清 + 浮萍喂畜”,小浮萍撑起生态循环大文章
离开猪舍后,考察组一行来到基地的废水处理工厂化生态链浮萍种植区。眼前的景象让大家眼前一亮:一排排整齐的池中,翠绿的浮萍铺满水面,长势旺盛;而旁边的管道正将养殖场产生的污水缓缓输送到池中,经过浮萍的净化后,流出的水质变得清澈透明,完全看不到杂质。
基地负责人指着池中的浮萍向考察组介绍道:“这不是普通的浮萍,而是我们引进培育的饲料型浮萍新品种,主要有高淀粉浮萍和高蛋白浮萍两种。” 这两种浮萍不仅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而且营养成分丰富 —— 高淀粉浮萍的淀粉含量最高可达 45% 以上,可作为能量饲料替代部分玉米;高蛋白浮萍的粗蛋白含量超过 31%,接近豆粕水平,是优质的蛋白饲料来源。
更关键的是,浮萍在这里扮演了 “生态净化器” 和 “饲料生产者” 的双重角色。负责人解释,养殖场产生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但对于浮萍来说却是 “优质肥料”;浮萍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快速生长繁殖,同时将污水中的污染物降解,实现污水的生态净化。净化后的水可以直接排放进鱼塘养鱼,而收获的浮萍则可以作为猪、鸡、鸭鹅等畜禽的饲料,形成 “养殖污水→浮萍种植→畜禽饲料→养殖” 的闭环生态链。
“没想到小小的浮萍,竟然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考察组的领导们纷纷表示惊叹。大化县农业农村局领导拿起一株浮萍仔细观察,感慨道:“如果能推广这种浮萍种植模式,既能治理污染,又能增加饲料来源,一举两得。” 河池市政协领导也指出,这种工厂化浮萍种植模式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非常适合在养殖场推广,不仅能解决养殖污染治理难题,还能降低饲料成本,为养殖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终站看庭院鸡舍:30㎡养 200 羽鸡,低成本生态模式成乡村振兴 “金钥匙”
考察的最后一站,是基地打造的庭院经济栏舍示范区。鸡舍外连接着宽敞的运动场,运动场下方则是种植浮萍的水池。栏舍内,一群群肉鸡活泼好动,羽毛鲜亮,整个区域闻不到异味,也看不到苍蝇蚊虫。
“这个庭院鸡舍模式,核心是—— 耦合浮萍培养、发酵床、节粮型低成本模式的深度结合。” 基地负责人向考察组介绍,首先,鸡舍采用发酵床养殖技术,发酵床内的微生物能快速分解鸡粪,实现 “零清扫、零排污”,从根本上解决了庭院养殖的污染问题;其次,饲料搭配采用 “30% 发酵饲料 + 鸡预混料 + 适量玉米豆粕” 的节粮配方,发酵饲料以农作物秸秆、酒糟等廉价原料为基础,大幅降低了饲料成本,而鸡的生长速度与全程使用全价饲料相比几乎没有差距;最后,运动场中的浮萍水池每天产出约 30 公斤浮萍,浮萍作为天然饲料供鸡自由采食,既丰富了鸡的营养,又进一步降低了饲料成本。
“更关键的是,这个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 负责人给考察组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前饲料价格,采用该模式养鸡,饲料成本比传统模式降低同时,由于鸡只采食发酵饲料以及浮萍,健康度高,且鸡肉中的复合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比农家放养土鸡更高,肉质更鲜美,市场售价也更高。此外,该模式对场地要求低,30 平方米的鸡舍就能饲养 200 羽大鸡,不仅适合农户庭院养殖,还能推广到半放养模式的规模家禽养殖场,灵活性极强。
“这个模式真正做到了低成本、高效益、生态化,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考察组领导们对该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河池市农业农村局领导表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让农民增收致富,庭院经济养殖模式投资小、风险低、收益高,非常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下一步将联合基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帮助更多农民通过发展生态养殖实现增收;大化县农业农村局领导也表示,大化县农村地区庭院资源丰富,将把该模式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推广项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打造具有大化特色的庭院养殖品牌。
考察总结:创新生态养殖模式为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此次考察,广西助农生态养殖基地给考察组留下了深刻印象。基地的每一项实践都精准破解了当前养殖业面临的环保、成本、防疫等痛点问题,展现出生态养殖的无限潜力。
考察组领导们一致认为,基地的创新模式不仅为河池市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为全区乃至全国生态养殖的发展探索了新路径。下一步,河池市和大化县农业农村部门将与基地加强合作,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示范带动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各项创新技术和模式的推广应用,让更多养殖户受益,助力养殖业绿色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基地负责人也表示,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推广工作,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为生态养殖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为推动我国生态养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联系人:蒋荣健场长 13507889320、王纲杰副场长 19195968227、梁燕华接待办主任13978849449
【视频】广西助农大化分公司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基地简介
【视频】欢迎你亲临广西助农运用发酵床和发酵饲料的环保低成本养殖基地交流
【视频】一百多名畜牧技术服务人员到广西助农生态循环养殖基地学习交流 #广西助农 #生态循环养殖 #广西助农研学基地
【视频】广西助农承担的2024年大化县兽医社会化服务启动,多年受肯定 #兽医社会化服务 #在广西助农生态养殖基地实训
【视频】广西助农现代农牧生态循环科技研学示范基地喜迎大批学员到场进行研学,圆满成功 #生态养殖 #微生态养殖技术
- 上一篇:【案例】冬天牛饲料愁死人?广西牛场把百香果皮变 “黄金”,成本砍半还省心! [2025-09-19]
- 下一篇:【视频】发酵秸秆粉拌成水料喂猪:省钱省力的绿色养殖新选择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