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蒙山县农业农村局一行莅临广西助农生态养殖基地调研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为加快蒙山县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提升养殖技术水平,11月5日,蒙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廖世晨率领25人考察团,前往广西助农生态养殖基地开展专题考察学习。通过实地观摩、技术问询、经验交流等方式,全方位解码生态循环养殖的创新密码,为蒙山县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蓄能充电。

一、庭院经济鸡舍:小空间里的“节粮高效”革命
考察行程的第一站,便聚焦于基地的“明星项目”——庭院经济鸡舍。刚踏入示范区域,考察团成员便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一间仅30平方米的标准化鸡舍内,鸡群羽毛光亮、活力充沛,舍内无刺鼻异味,更不见苍蝇蚊虫滋生,与传统庭院养殖“脏、乱、臭”的印象形成鲜明对比。基地负责人笑着揭开谜底:“这得益于我们独创的‘浮萍培养+发酵床+节粮饲喂’三位一体生态循环模式,让小空间实现了高效益。”
在负责人的细致讲解下,考察团逐步厘清了该模式的核心逻辑。鸡舍内部采用15厘米厚的复合菌群发酵床,垫料由木屑、稻壳与专用发酵菌种混合制成,鸡粪掉落至垫料后,放线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会在72小时内完成分解转化,一部分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自然挥发,一部分转化为菌体蛋白供鸡群啄食,从根源上解决了粪便清理难题与异味困扰。
饲料成本的大幅降低,更是让考察团成员眼前一亮。鸡群的日粮中,30%为基地自主制作的发酵饲料,搭配鸡预混料及适量玉米、豆粕,或直接与全价饲料混合饲喂,经测算,生长速度与全程使用全价饲料的鸡群几乎无差异。而发酵饲料的原料多为当地易得的农业废弃物,成本仅为全价饲料的一半。更令人惊叹的是鸡舍配套的30平方米运动场,其下方修建的水池中种植着高蛋白、高淀粉浮萍新品种,可完全满足鸡群的自由采食需求。
蒙山县领导说道,“蒙山县庭院资源丰富,很多农户有散养习惯,这种模式不仅适配庭院养殖,稍加改造就能应用于半放养规模养殖,既能增加农户收入,又能提升养殖品质。”考察团成员纷纷拿出手机拍摄鸡舍构造、浮萍种植细节,并不时向技术人员请教实操问题。




二、废水处理示范区:浮萍奏响的“污水变宝”乐章
离开庭院经济鸡舍,考察团一行来到有机废水生化处理工厂化种植浮萍与加工示范区,探寻养殖污水的“净化密码”。在基地的污水处理区,3个大型预处理池整齐排列,随后缓缓流入旁边的大棚浮萍池。令人称奇的是,经过浮萍池净化后,原本黑臭的污水变得清澈透明,可直接排入旁边的鱼塘,池中生长的浮萍则青翠欲滴、长势旺盛。
“浮萍是我们的‘生态净化师’。”基地负责人介绍,这些浮萍新品种是基地从中科院引进的,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吸收率高达90%,能快速净化养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为浮萍生长提供了充足保障。而这些浮萍又能作为优质饲料,直接用于水禽和鱼类养殖,若用于猪、鸡饲喂,只需经过轻度发酵处理即可,进一步降低了养殖成本。
考察团成员俯身查看净化前后的水质对比样本,仔细询问浮萍种植密度等技术参数,对这种“以废养废、变废为宝”的处理模式赞不绝口。廖世晨书记表示:“蒙山县有不少中小型养殖场,污水处理一直是痛点。这种浮萍净化模式投资小、易操作,非常适合在我县推广,既能解决环保难题,又能增加饲料供给,一举两得。”


三、生态猪舍:发酵技术铸就的“无疫高产”防线
随后,考察团一行来到无臭环保生态猪舍,一场“无需消毒即可入内”的参观体验,让所有人倍感震撼。受非洲猪瘟等疫病影响,当前多数猪场实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考察团成员本已做好全套消毒准备,却被基地负责人告知“直接进入即可”。踏入猪舍,映入眼帘的是数百头生猪,个个精神饱满、毛色光亮,丝毫不见病态。
“猪舍能做到‘无疫无臭’,核心在于‘发酵中草药菌液+发酵饲料’的双轮驱动模式。”基地负责人解释道,猪场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发酵中草药菌液,能显著提升猪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猪群抗体水平比传统养殖模式高30%以上,其他常见病发病率也下降了60%。”负责人的话让考察团成员纷纷围拢过来,详细询问中草药的配比、发酵时间、添加比例等关键技术。
发酵饲料的长期饲喂,不仅提高了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还能改善猪群肠道菌群平衡。“饲喂发酵饲料后,猪群的饲料利用率提升了,出栏周期缩短。”负责人介绍,更重要的是,发酵饲料与中草药菌液的协同作用,能显著改善猪肉品质,肌间脂肪含量提升至3.5%,肉质细嫩多汁,带有浓郁的“土猪肉”风味,市场溢价达20%以上,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紧邻猪舍的粪污资源化处理区域,考察团再次感受到生态循环的魅力。这里同样闻不到明显臭味,养殖产生的粪污被集中收集至发酵池,投入专用菌种后经过7-15天的发酵处理,转化为液态有机肥,直接浇灌基地种植的牧草果蔬。负责人说,这种“养殖—粪污—种植”的模式,实现了粪污的全量消纳,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四、发酵床养殖与发酵饲料车间:技术创新夯实“产业根基”
在发酵床养鸡示范区域,考察团又见识了另一种成熟的生态养殖模式。标准化鸡舍内,垫料松软厚实,鸡群在舍内自由活动,啄食、嬉戏不亦乐乎。负责人介绍,发酵床养鸡采用木屑、刨花、稻壳等廉价原料作为垫料,加入专用发酵菌种后,可快速分解鸡粪,实现“免清理、无臭味”。“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能提升鸡群的健康水平。”负责人表示,发酵床产生的热量能维持舍内温度稳定,减少鸡群应激反应,同时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增强鸡群免疫力,使鸡群发病率下降50%以上。此外,充足的活动空间加上松软的发酵床,鸡群运动量大大增加,让鸡肉紧实、口感鲜美,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发酵饲料车间作为基地技术创新的“核心阵地”,更是让考察团成员驻足良久。车间内,一台超细青绿牧草秸秆粉碎发酵一体机正高速运转,将新鲜牧草秸秆快速粉碎、混合、发酵,每小时产量可达6吨。负责人介绍,这些看似普通的原料,经过发酵处理后,成为畜禽喜食的优质饲料。负责人还现场展示了发酵完成的牧草饲料,其色泽金黄、气味酸香。考察团成员拿起饲料样本仔细观察,并不时提问:“发酵饲料的保质期有多久?”“不同季节的发酵时间需要调整吗?”“小型养殖场能否引进粉碎发酵设备?”负责人一一耐心解答,并现场讲解了饲料的配比饲喂方法。




五、蒙山县养殖产业升级新路径
考察团成员们表示这次考察真是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养殖技术。蒙山县山地多、庭院资源丰富,基地的庭院经济鸡舍、发酵床养殖等模式非常适配,下一步可选择2-3个行政村开展试点,拟邀请基地技术人员入户现场指导。
廖世晨书记在总结时强调,此次考察是一次“寻策问计”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加压奋进”的动员之旅。结合考察所学与蒙山县实际,他提出了四项具体工作举措:一是推广生态养殖模式,选择庭院养殖基础好的村庄,试点推广“浮萍+发酵床”庭院经济鸡舍模式;在规模养殖场推广“发酵饲料+中草药保健”生态养殖模式,配套建设小型粪污处理设施,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二是强化技术装备支撑,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为中小型养殖场引进小型发酵饲料设备,组织技术人员开展设备操作与饲料发酵技术培训,提升养殖户的自主技术能力。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广西助农生态养殖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养殖技术人员与兽医开展培训交流,同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四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发展养殖合作社,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统一提供技术指导、饲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服务,带动农户抱团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联系人:蒋荣健场长 13507889320、王纲杰副场长 19195968227、梁燕华接待办主任13978849449
【视频】广西助农大化分公司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基地简介
【视频】欢迎你亲临广西助农运用发酵床和发酵饲料的环保低成本养殖基地交流
【视频】一百多名畜牧技术服务人员到广西助农生态循环养殖基地学习交流 #广西助农 #生态循环养殖 #广西助农研学基地
【视频】广西助农承担的2024年大化县兽医社会化服务启动,多年受肯定 #兽医社会化服务 #在广西助农生态养殖基地实训
【视频】广西助农现代农牧生态循环科技研学示范基地喜迎大批学员到场进行研学,圆满成功 #生态养殖 #微生态养殖技术
- 上一篇:【视频】养猪想卖的更贵?更低成本养殖?来看看广西助农公司养殖基地运用发酵菌液+发酵饲料独特的饲养模式,猪肉送至南宁生鲜超市备受喜爱#低成本养殖#生态猪肉#养猪人 [2025-11-06]
- 下一篇:鸡苗怎么快速辨别公母?它们的生长特征有哪些? [2025-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