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形势严峻,生态养殖受追捧,从两会热点看农业供给侧改革,养殖业“供给侧”任重而道远
3月7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办的记者发布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张桃林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针对“如何解决农村、农业环境污染问题”,韩长赋表示,农业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对此,韩长赋提出一个目标,“要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国的规模养殖场粪污都能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环保形势严峻,生态养殖受追捧
针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先后出台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的总体规划,以及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韩长赋表示,下一步将把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资源保护,一手抓废弃物的治理,要努力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把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老专家,已年近古稀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冯平,今年两会带来的两个提案,均与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关。
“一、建议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用以解决养猪产生的粪污,避免水和空气污染;二、建议推广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场,用发酵秸秆养殖肉牛,肉牛产生的有机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 冯平说。
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养殖业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软肋”。因此,多地区积极践行的生态养殖,将成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也将成为当前生猪养殖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根据媒体报道,全国多地区的生猪养殖业正在积极探索生态养殖模式,如广西以“微生物+”的生态养殖手段,将动物养殖和植物种植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甘肃省徽县成立原生态养殖合作社,当地的青泥黑猪不再被圈养,而是野外围网放养。
“轮牧放养式的生态养殖,更是屡屡被许多企业提及。”有业内人士介绍说。
被业界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的雏鹰农牧集团,是国内较早探索、并实现轮牧放养式生态养殖的企业之一。
据了解,雏鹰农牧集团三门峡生态养殖项目在2011年开始投建,养殖场采用标准化独立小区设计,包括生猪活动区、种植区、废物处理区,小区封闭,自然隔离,利于管理和防疫,形成半封闭式的轮牧体系,实现了养分平衡、生态平衡和环境平衡。
此外,在改善养殖污染方面,该项目实行“猪-沼-草”模式,即把循环经济养殖区内的猪粪便收集起来,统一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所剩下的沼渣则通过特定的工艺,制作成有机肥料,实现绿色养殖,循环利用的目的,从而保护了环境。
由于积极发展生态养殖,雏鹰农牧集团自主培育的“三门峡雏鹰黑猪”成为目前我国生猪养殖领域首个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的产品。
养殖业供给侧改革任重而道远
2016年,国内生猪养殖业受益于“超强猪周期”,各大生猪养殖企业普遍交出靓丽业绩。
然而,伴随着猪价的上涨,国内生猪养殖业并未迎来生猪存栏量的大幅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猪肉产量3690万吨,下降3.6%。生猪存栏43163万头,同比减少3.4%;生猪出栏47924万头,减少3.7%。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本轮猪周期出现高价位、低存栏的“新常态”,不少养猪者不再看着猪价高而扩大生产规模,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养猪的技术、资本、环保门槛提高。这导致小户、散户退场,而规模化的大猪场未能及时补位。
据媒体统计数据显示,温氏、牧原、雏鹰、正邦、天邦、龙大、罗牛山这七大生猪养殖企业2016年全年共销售2600万头生猪,按2015年生猪出栏7亿头计算,国内生猪规模企业出栏量不足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4%。
众所周知,国内生猪养殖业所面临的问题多而繁杂。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一直是我们与国外猪肉竞争力低的最明显问题。产业格局小、散、乱和产业布局规划不合理是规模化发展的最大阻碍。而且饲养管理技术有待提高,疫病控制不到位时时刻刻威胁着养殖户的利润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内生猪产能仍然是主导我国猪肉市场供求平衡的中坚力量,为最终使行业走出周期性波动的“怪圈”,必须加快生猪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不仅仅是对存栏数量简单的增减,更重要的是对生猪产业的产业结构、种猪选育、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管理水平等环节的优化整合。
“直至目前,生猪养殖业对拼资源、拼生态的依赖仍然较大,其专业性、规模化、技术性程度不够,导致行业仍然‘靠天吃饭’。”有业内人士撰文指出,当前生猪养殖业所面临的问题,折射出国内养殖业在产能和效益提升方面依然任重而道远。
(财编:黄潮洁)
- 上一篇:当前主要的四种生态养猪技术模式简介 [2017-03-21]
- 下一篇:广西生态养猪技术上央视了!广西现代生态养猪新模式——高架网床养猪,四个月不清粪猪会长啥样 [201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