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着眼精准帮扶 着力生态养殖

2016-02-28 11:21:32      点击:

蒋和生

大力推进产业脱贫产业富民,是扶贫攻坚的第一任务。发展产业脱贫一批,对行业主管部门来说,既是重大发展机遇,也是新任务新挑战。从精准帮扶着眼,从生态养殖着力,水产畜牧系统在产业脱贫的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养殖业在产业脱贫中举足轻重,在精准帮扶中重任在肩。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在八桂大地上通过多年创新实践基本定型为“广西模式”,其核心是以微生物为纽带和手段,将动物养殖和植物种植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具有现代农业“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典型特征,是精准帮扶的利器、产业脱贫的捷径。

近年来,我区水产畜牧兽医系统因地制宜,利用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的潜在优势,科学性、创造性地将现代生态养殖技术融入精准扶贫工作中,探索出“鸡-稻-鱼”“鸡-茶”和农作物秸秆茎叶喂养肉羊肉牛以及发展食草香猪等精准扶贫模式,最终实现“三安全”(生产过程的生态安全、环境的生态安全和产品的生态安全),同时取得“三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饲养牛羊,饲料成本占大头。采用甘蔗尾梢、香蕉茎叶、木薯茎叶、果皮果核等废弃物,经益生菌转化为饲料喂养肉牛肉羊,饲料可节约成本15-20%,最高可节约70%;将牛粪、羊粪经微生物发酵后作为有机肥销售,每头牛每年可增收2000元,每只羊每年可增收400元。

广西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各种农作物秸秆产量有5000多万吨,人均高达1吨。通过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发展,综合利用丰富而廉价的秸秆,做大做强秸秆饲料化产业,是广西养殖肉牛肉羊的优势所在,也是将秸秆资源变废为宝,促进牛羊养殖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

着眼精准帮扶、脱贫攻坚,推广生态养殖,务必坚持“三导向”。

一是没有龙头企业带动的贫民永远走在贫困路上。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应当明确,精准脱贫的组织形式,是由龙头企业承担核心组织及领导职能,在项目选择、市场销售、技术支持等关键环节提供保障。鼓励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成立具有控制力的多级专业合作社系统,强力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确保贫困户都有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带动。

二是没有市场需求的扶贫产业永远不会助农增收。我区水产畜牧兽医系统着力加强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养殖业发展由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上来,从单纯注重经济效益转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重上来,从过于注重生产转向更加注重消费变化和市场需求上来。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早行动早安排,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全区54个贫困县的养殖产业分布图,并分别在三江、田阳、大化、都安、凌云等多个贫困县实施养殖产业精准扶贫示范项目,支持贫困地区培植养殖新业态,引导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水产畜牧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建设,推进产品品牌培育、推介和营销,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三是没有科技支撑的产业扶贫永远无法脱贫致富。新春伊始,我区水产畜牧系统抢抓春养春种有利时节,2月18-19日在南宁举办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养殖业精准扶贫培训班,组织全区本系统125名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现场取经,传授生态养殖扶贫“秘方”。其中关键共性技术,就是从饲料发酵、环境治理到粪污处理的全程微生物利用。

“十三五”期间,我区水产畜牧兽医系统要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加大项目扶持力度,确保每年安排的涉农项目资金,原则上50%以上投向54个贫困县。抓好肉牛、肉羊、肉鸡、蛋鸡及黑猪、竹鼠等特色优势品种发展;在贫困地区全面推广“饲料微生物化+固液分流”“饲料微生物化+高架网床”等生态养殖模式;创新发展稻田生态养鱼、梯级小窝养殖、池塘生态养殖和庭院养殖等模式,以及罗非鱼、鲤鱼、草鱼、河蟹、泥鳅、澳洲红螯螯虾等优势水产品。

通过3年努力,指导和扶持贫困地区创建10个以上县乡级特色养殖产业示范区,培育养殖增收示范村200个以上、示范户1万户以上,每个示范村至少培育1家以上新型养殖产业经营主体和1个以上特色养殖品种品牌。此后再经过两年巩固期,让以微生物利用为核心技术的生态养殖技术更加成熟,覆盖更广泛,效果更显著,为2020年全面脱贫摘帽作出特别贡献。

(作者为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

加微信好友咨询
技术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淘宝旺旺客服
微信公众号和客服